一线记者讲故事 | 菜篮子
来源: 长城网  胥文燕 田梦 姚杰 吴昀 筵怡 王潇
2025-01-12 11:13:13
分享:

  菜篮子

  衡水广播电视台记者 李旭

  俗话说,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今天,我要讲的是第八件事,那就是菜篮子。如今随着时代发展,开门七件事,可以说不算事了。而菜篮子,却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件事。在我们衡水,“菜篮子”拎得稳稳当当,一棵棵新鲜蔬菜俏销京津。烟火升腾暖人心,从衡水地头到北京餐桌,充盈了“菜篮子”,鼓起了“钱袋子”。

  王双起给记者介绍蔬菜种植情况。资料图

  王双起,衡水饶阳县的一位蔬菜种植户,一提起姚庄桥,他就不禁地竖起大拇指。去年,受洪灾影响,被誉为“中国蔬菜之乡”的饶阳县损失不小,作为当地果蔬进京的唯一通道,姚庄桥断交一个多月,菜农们心里很是着急。今年7月1日,这座河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灾后重建交通项目,提前184天主线通车,每天1500多辆运菜车从这里发往各地。王双起告诉我,现在跑一趟北京,比以前绕路走,至少节省了两个小时。不少菜农说,蔬菜丰收有甜头,“菜篮子”产业有奔头,有党和政府做后盾,咱这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一定会更加兴旺。

  桥通了,路顺了!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向往的不仅是要吃到,更重要的是吃好!吃到优质的有机蔬菜。在我们衡水就有这样一个地方,它不仅满足了衡水市区人民对优质蔬菜需求,还成为京津冀有机蔬菜的供应地,这里就是绿魔方衡水国际设施园艺产业园。

  走进产业园,雨林温室、空中农场、无土栽培、自动采摘,处处彰显科技感与时尚范。

  朱鸿(左)正在查看蔬菜品质。资料图

  在采访中,我遇到的一位年轻人,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青春的色彩。他叫朱鸿,来自北京,是这里的技术总工。每天他都会到棚里走上几遍,要观察植株长势,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来自生产实践的反馈。我很好奇,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,好好的大城市不待,为什么来到这乡下种菜呢?

  朱鸿说,他出生在湖北农村,是个山里娃,小时候看到老乡亲们种菜种粮,靠天吃饭,忙忙活活一年下来,蔬菜、粮食品质不高,也挣不了几个钱,特别替他们感到无奈。大学毕业之后,朱鸿去了北京农科院的研究所工作,在研究所里,他们搞育种、研究高效高产栽培技术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,衡水下大力度引进高端人才、先进技术,朱鸿便来到了这片更适合农业发展的热土。在这里,他就想通过自己所学,帮助乡亲们多种菜、种好菜,提高他们的收入!

  在交谈中,我了解到,衡水虽以“”为名,但农业发展却面临诸多挑战。如水资源利用效率低、土壤盐碱化等问题,无土栽培技术,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。在这里,温度、湿度、光照都由电脑控制,蔬菜不再受限于季节和土壤,真正实现了“一次种植,周年采收”的高效生产模式,省去了传统农业中烦琐的土地翻耕、平整、除草等环节,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。

  您知道吗?这里日产叶菜量高达500斤,是传统种植方式的2至3倍,完美满足了订单化、规模化的生产需求。除此之外,“绿魔方”还最大化利用空间资源,实现了向空中要土地。这种栽培方式有效避免了害虫卵在土壤中滋生的问题,大大降低了整个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率,不需使用农药,保障了蔬菜的绿色安全。同时,“熊蜂授粉”更是提高了蔬菜的坐果率,使得“绿魔方”的产品在市场中独具竞争力。

  创新的科技理念和绿色的生态理念,引领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。近万株“千禧”“粉王”等樱桃小番茄品种圆润饱满,诱人至极;一架架水果黄瓜“顶花带刺”, 长势喜人;大朵大朵的奶油生菜青翠欲滴,主打一个绿色健康,这些蔬菜成熟后便会迅速发往石家庄、北京、天津等地。朱鸿说:“想到老百姓的餐桌上,能多一道来自咱们这里的菜,我心里就非常有成就感!”

  从传统的土地种植到如今的基质种植,从地下种到空中种,每一颗种子的萌芽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每一片绿叶的舒展都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。作为一名记者,我倍感荣幸能见证并记录下这一变革的力量,这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飞跃,更是对人民福祉的深情守护。种好了河北的菜园子,保障了京津的菜篮子,目前衡水“主要菜篮子”产品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百分之七,而菜农们的收入也相较之前提高了一倍以上。

  “菜篮子”不大,装着民意,“菜篮子”虽小,盛着民心。新时代的“菜篮子”,一定会装满更多的幸福感。

  

    制:贾海丽  赵永刚

    划:张   

    筹:胥文

  编  导:田   梦  王  潇

  记  者:李   旭

  摄  像:姚   杰

  后  期:吴   昀  筵   怡

  化  妆:岳晓燕

关键词
蔬菜,科技,种植
责任编辑:刘春亮
TOP